孙中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4-22浏览次数:1269

  

孙中央同志1956年毕业于郑州铁路机械学校机车专业,毕业后即留校任教员,1970年调入郑州铁路局机务处。该同志长期从事列车牵引、制动计算方面的教学和试验研究工作,在实现铁路客车提速、货车重载、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分析论证和试验研究工作,为提高客货列车运行速度和牵引重量,扩大运输能力,增加运输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全局乃至全路都是一位不可多得且具有较大影响的专家。

个人简历

孙中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男,汉族,1935年9月生,河南郑州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郑州铁路机械学校机车专业,  1956年至1970在郑州铁路机械学校任教员,1966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函授本科)机车专业。1970年至1995年在郑州铁路局机务处先后任机车牵引试验车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等职。1996年  1月至1998年9月在原单位返聘。现任河南思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和北方交通大学运输自动化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顾问。

工作业绩

1985年根据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提出了41个牵引区段的超重牵引标准,实施结果,截止1991年底,全局共超重牵引30650万吨,等于多开了11350个列车,可增加运输清算收入5.77亿元。

1985年太焦线因电化施工每天封锁3小时,运输能力紧张,完不成晋煤外运任务。晋城北~月山段系长大下坡道,机车无电阻制动,因受制动机充风时间限制,当时牵引定数只有2000吨。提出采用停车缓解增加充风时间的操作方案经局组织试验成功,使牵引定数提高到2450吨,既保证了电化施工,当年还多运晋煤700万吨,增加运输收入6300万元。

1986年为提高郑州北~江岸西间通过能力,经计算和试验提出增加6架信号机,使列车追踪间隔十分压缩1分,平行运行图能力提高16对。

1987年提出在信阳~广水间高坡地段只用1台机车(补机)电阻制动配合空气制动开通自动闭塞的操纵方案,经实验成功实施后,使京广线平行运行图能力提高70%,同时节约了170台本务机车的电阻制动安装费1700万元。

1991年提出提高太焦线晋城北~月山段的输送能力的三项措施(提高速度和牵引重量,停用避难线)1992年经试验证明可行。1993年实行后提高年输送能力1550万吨,每年可多创运输收入1亿多元。

1993年提出将当时《技规》中规定的货物列车制动限速提高10km/h的建议,经铁道部批准后在郑州局三条主要干线上率先实行,为司机操纵提供了宽松的软环境,提高了货物列车速度。这项建议1999年被纳入新版《技规》,新《技规》的货物列车制动限速比旧《技规》提高了10km/h~17km/h,这就使全国的货物列车在下坡道上的运行速度得以普遍提高。

1992年编制了重载列车防止冲动和断钩的操纵原则,在京广线试验成功重载列车,使牵引定数由4000吨提高到5000吨。

在全国铁路第一次到第四次大提速中试验中负责编写试验运行计划并亲自指导司机实施,先后创造了185km/h和240km/h的国内客车最高速度,被誉为当时的“中国第一速。”

2002年发表了《列车监控装置制动模式曲线设计》,2007年发表了《CRH型电动车组制动距离计算与监控装置制动模式曲线设计》,两文中提出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被纳入铁道部有关技术规范。

30年来在《中国铁路》、《铁道机车车辆》、《铁道车辆》、《铁道运输与经济》、《机车电传动》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1999年和2005年出版了专著《列车牵引计算实用教程》第一版和第二版(中国铁道出版社)。文章和专著中的一些独到见解,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列车牵引计算理论,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

荣誉称号

1986年至1994年先后荣获科技先进个人(1987)、科技成果奖(1990)、郑州铁路局科技进步奖(1994)、(优秀科学技术管理人才(1993)、郑州铁路局劳动模范(1986、1987、1993、1994)、铁道部“火车头奖章”(1993)、河南省优秀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1987)、铁道部劳动模范(1994)等光荣称号。曾被载入《1995中国人物年鉴》、《河南英模传》等辞书中。